馬來西亞書業檔案

今日為誌,他日為史

星期五, 3月 19, 2010

紀念大馬華校學潮50年史料集出版

現今已鮮少人知及問津的馬來西亞50年代的中學學潮,將隨《20世紀50年代學生運動史料匯編》新書面世後,再次地浮出海面,彌補了這段歷史在華文教育發展史記錄不全的遺憾。

據報道,這本書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完成,編委會向散佈在全馬各地的學潮領袖及曾經歷學潮這段歷史的前人收集資料,由於這些前人多數都是70來歲的老人,在行動和思緒整理上緩慢,導致整個工作非常耗時。

這本書的出發點是紀念1957年11月14日馬來西亞全國華校學潮50周年,也希望這段歷史能廣為流傳,而令人遺憾的是編委之一的郭仁德已於今年1月2日病逝。郭仁德是這本書最早的創意和積極推動者之一。當年因學潮而被開除的學生領袖鄭文波回憶說,當年鐘靈有100多位學生被永遠開除學籍,不能繼續在馬新任何一所學校繼續讀書,而身為其中一名受害者的他說,這項行動簡直是教育謀殺,摧殘了多名學生接受教育的機會。

他說,“說起這件事,我還是覺得滿懷的悲憤,這段沉入海底的過去,是華教寶貴的歷史,現在挖出來重現在世人的面前,讓所有愛華教和獨中人士記住這段歷史。”

星期五, 3月 12, 2010

商務推出馬來西亞首輛流動書車

商務印書館把書房搬上卡車,開創馬來西亞第一輛流動書車,為閱讀文化推廣活動開創新頁。

據報道,商務印書館(馬)有限公司副經理王美玉說,這輛流動書車是由兩輛小型卡車組裝而成,共耗資逾10萬令吉,車內設有5排共6個書架,可裝約5400本書。

車內備有收銀處、電視、音響、燈、電扇及通風設備;當流動書車在一個地方停留展出時,便會把其中一個卡車的書架卸下,充當閱讀室,空間可容納約30人。她聲稱,由於大馬的中文書店不多,許多城市以外的地區更是完全沒書店,所以中文閱讀風氣明顯疲弱。

“為進一步提昇與豐富中文閱讀風氣,該館希望把書本帶到群眾面前,尤其是城市以外的居民,因此有了流動書車的概念,並逐步實踐。”王美玉提到,她們籌備半年後,終在今年1月成功將貨車改裝為流動書車,猶如會走動的小型書店。她說,該館計劃讓流動車在全馬跑透透,以學校為主,主要讓城市以外的學生得以得好書,提升全國中文閱讀風氣。